网上有关“凉州词其一和其二全诗王之涣”话题很是火热 ,小编也是针对凉州词其一和其二全诗王之涣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王之涣凉州词其一和其二全诗原文如下:
王之涣《凉州词二首》
其一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其二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
白话译文:
其一
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 ,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其二
突厥首领来到中原求和亲,北望自己的领土 ,看到了边界以北的拂云堆神祠,回想昔日曾经多次在此杀马登台祭祀,然后兴兵犯唐 ,颇有几分踌躇满志。
但现在唐朝天子神武超绝,不肯与突厥和亲,此次中原之行只好无功而返。
《凉州词二首》的简介:
《凉州词二首》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组诗作品 。
第一首诗诗调苍凉悲壮 ,虽写满抱怨但却并不消极颓废,表现了盛唐时期人们宽广豁达的胸襟。诗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使诗意的表达更有张力。用语委婉精确 ,表达思想感情恰到好处 。
第二首诗反映了唐朝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关系,诗中牵涉到唐玄宗对待突厥问题的一些历史事件。这首诗,从侧面赞颂了唐朝在处理少数民族关系上的有理有节,借突厥首领求和亲的失望而回反映了唐朝的强大 ,充满了民族自豪感。
君不见长江之水天上来全诗是什么
将进酒
作者: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
君不见 ,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 ,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
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
五花马 ,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君不见长江之水天上来 ”有误 ,正确诗句是“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将进酒》,全诗原文如下:
《将进酒》
李白〔唐代〕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 ,会须一饮三百杯 。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 ,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 ,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白话译文:
你难道没有看见吗?那黄河之水犹如从天上倾泻而来,波涛翻滚直奔大海从来不会再往回流。
你难道没有看见,在高堂上面对明镜 ,深沉悲叹那一头白发?早晨还是黑发到了傍晚却变得如雪一般。
人生得意之时就要尽情的享受欢乐,不要让金杯无酒空对皎洁的明月 。
上天造就了我的才干就必然是有用处的,千两黄金花完了也能够再次获得。
我们烹羊宰牛姑且作乐 ,一次性痛快地饮三百杯也不为多。
岑勋,元丹丘,快点喝酒 ,不要停下来 。
我给你们唱一首歌,请你们为我倾耳细听。
山珍海味的豪华生活算不上什么珍贵,只希望能醉生梦死而不愿清醒。
自古以来圣贤都是被世人冷落的,只有会喝酒的人才能够留传美名 。
陈王曹植当年设宴平乐观 ,喝着名贵的酒纵情地欢乐。
主人为何说钱不多?只管把这些钱用来买酒一起喝。
名贵的五花良马,昂贵的千金皮衣,叫侍儿拿去统统换美酒 ,让我们一起来消除这无尽的长愁!
词句注释:
将进酒:劝酒歌,属乐府旧题 。
将(qiāng):请。
君不见:乐府中常用的一种夸语。
天上来:黄河发源于青海,因那里地势极高 ,故称 。
高堂:房屋的正室厅堂。一说指父母。一作“床头”。
青丝:喻柔软的黑发 。一作“青云 ”。
成雪:一作“如雪”。
得意:适意高兴的时候 。
金樽(zūn):中国古代的盛酒器具。
会须:正应当。
岑夫子:岑勋 。
丹丘生:元丹丘。二人均为李白的好友。
杯莫停:一作“君莫停” 。
与君:给你们,为你们。君,指岑 、元二人。
倾耳听:一作“侧耳听” 。
钟鼓:富贵人家宴会中奏乐使用的乐器。
馔(zhuàn)玉:形容食物如玉一样精美。
不愿醒:也有版本为“不用醒 ”或“不复醒”。
陈王:指陈思王曹植 。
平乐:观名。在洛阳西门外 ,为汉代富豪显贵的娱乐场所。
恣(zì):纵情任意 。
谑(xuè):戏。言少钱:一作“言钱少”。
主人:指宴请李白的人,元丹丘 。
径须:干脆,只管。
沽:买。
五花马:指名贵的马 。一说毛色作五花纹 ,一说颈上长毛修剪成五瓣。
裘(qiú):皮衣。
尔:你 。销:同“消 ”。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写作时间,说法不一。郁贤皓《李白集》认为此诗约作于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前后。黄锡珪《李太白编年诗集目录》系于天宝十一载(752) 。一般认为这是李白天宝年间离京后,漫游梁、宋,与友人岑勋、元丹丘相会时所作。
唐玄宗天宝初年 ,李白由道士吴筠推荐,由唐玄宗招进京,命李白为供奉翰林。不久 ,因权贵的谗毁,于天宝三载(744年),李白被排挤出京 ,唐玄宗赐金放还 。此后,李白在江淮一带盘桓,思想极度烦闷 ,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李白作此诗时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八年之久。这一时期,李白多次与友人岑勋(岑夫子)应邀到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登高饮宴 ,借酒放歌 。诗人在政治上被排挤,受打击,理想不能实现,常常借饮酒来发泄胸中的郁积。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 ,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以抒发满腔不平之气。
作品赏析:
这首诗意在表达人生几何 ,及时行乐,圣者寂寞,饮者留名的虚无消沉思想 ,愿在长醉中了却一切 。诗的开头六句,写人生寿命如黄河之水奔腾入海,一去不复重返 ,如此,应及时行乐,莫负光阴。“天生 ”十六句 ,写人生富贵不能长保,因而“千金散尽”“且为乐”。同时指出“自古圣贤皆寂寞 ”,只有“饮者留名”千古,并以陈王曹植为例 ,抒发了诗人内心的不平 。“主人”六句结局,写诗人酒兴大作,“五花马 ” 、“千金裘”都不足惜 ,只图一醉方休。表达了诗人旷达的胸怀。“天生我材必有用”句,是诗人自信为人的自我价值,也流露怀才不遇和渴望用世的积极思想感情。
本诗深沉浑厚 ,气象不凡 。情极悲愤狂放,语极豪纵沉着,大起大落 ,奔放跌宕。诗句长短不一,参差错综;节奏快慢多变,一泻千里。李白的人生 ,可谓是悲剧的人生 。《将进酒》一诗,是其悲剧人生的写照。有人称《将进酒》是李白诗歌艺术的颠峰之作,也有人称那不过是他醉酒后的胡言乱语。其人,其诗 ,其酒,三位一体,方是真正的李白 。
李白深知生命有限 ,价值无限的道理,把人生从头到尾看了个通透。黄河之水、镜中白发,都引起他对生命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而其思考 ,并非停留在一般意义上的对时光匆匆流逝及人生短暂的哀叹惋惜,而是在更高层面关注着自我存在的价值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如果说曹操把其感叹和忧思浓缩在一滴朝露上,那么李白则是将之寄托于江海。任何个人都不过是历史长河中一粒微不足道的尘土 ,区别只在于你在这条道路上留下的足迹的深浅 。人既然存在,他就不得不存在。人既然活着,他就不得不活着。既然存在,既然活着 ,就应当做点什么吧。在李白看来,这正是其自我存在的价值所在 。因此,可以说李白是一个具有历史情怀的人。他的思考和忧虑 ,不仅仅是针对个人,还针对个体。他所高唱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 ,并非如某些人所指责的消极的享乐主义的人生态度,相反,李白是在鼓吹人应当积极把握现实人生 ,努力创造自我价值 。如果仅仅从诗句字面上作出负面的解读,则显得十分肤浅,也难得诗旨 ,违背了“诗仙”本意。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 ,与李唐诸王同宗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 ,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为醉时写就,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关于“凉州词其一和其二全诗王之涣”这个话题的介绍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nihanpin]投稿,不代表蝶硕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aiyifang.cn/news/2054.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蝶硕号的签约作者“nihanpin”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凉州词其一和其二全诗王之涣”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凉州词其一和其二全诗王之涣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文章不错《凉州词其一和其二全诗王之涣》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