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七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七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 ,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第一章 有理数
1 、正数和负数
2、有理数
3、有理数的加减法
4 、有理数的乘除法
5、有理数的乘方
第二章 一元一次方程
1、从算式到方程
2 、从古老的代数书说起
3、从"买布问题"说起
4、再探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第三章 图形认识初步
1 、多姿多彩的图形
2、直线、射线、线段
3 、角的度量
4、角的比较与运算
第四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1、喜爱哪种动物的同学最多
2 、调查中小学生的视力情况
七年级上册数学书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
1、几何图形
从实物中抽象出来的各种图形,包括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立体图形:有些几何图形的各个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 ,它们是立体图形。
平面图形:有些几何图形的各个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平面图形 。
2、点 、线、面、体
(1)几何图形的组成
点: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它是几何图形中最基本的图形。
线:面和面相交的地方是线 ,分为直线和曲线。
面:包围着体的是面,分为平面和曲面 。
体:几何体也简称体。
(2)点动成线,线动成面 ,面动成体。
3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圆柱
柱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球 棱柱:三棱柱、四棱柱(长方体、正方体) 、五棱柱、……
(按名称分) 锥 圆锥
棱锥
4、棱柱及其有关概念:
棱:在棱柱中,任何相邻两个面的交线,都叫做棱 。
侧棱: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线叫做侧棱。
n棱柱有两个底面,n个侧面 ,共(n+2)个面;3n条棱,n条侧棱;2n个顶点。
5、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11种
6 、截一个正方体: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截出的面可能是三角形 ,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7、三视图
物体的三视图指主视图、俯视图 、左视图 。
主视图:从正面看到的图 ,叫做主视图。
左视图:从左面看到的图,叫做左视图。
俯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叫做俯视图 。
8、多边形:由一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线段依次首尾相连组成的封闭平面图形 ,叫做多边形。
从一个n边形的同一个顶点出发,分别连接这个顶点与其余各顶点,可以把这个n边形分割成(n-2)个三角形。
弧:圆上A、B两点之间的部分叫做弧 。
扇形:由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的端点的两条半径所组成的图形叫做扇形。
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
1 、有理数的分类
正有理数
有理数 零
负有理数
或 整数
有理数
分数
2、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零的相反数是零
3、数轴:规定了原点 、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画数轴时,要注意上述规定的三要素缺一不可)。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解题时要真正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并能灵活运用。
4、倒数:如果a与b互为倒数,则有ab=1 ,反之亦成立。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1和-1 。零没有倒数。
5、绝对值: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a|≥0)。零的绝对值时它本身 ,也可看成它的相反数,若|a|=a,则a≥0;若|a|=-a ,则a≤0 。
6 、有理数比较大小:正数大于零,负数小于零,正数大于一切负数;数轴上的两个点所表示的数 ,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7、有理数的运算 :
(1)五种运算:加、减、乘 、除、乘方
(2)有理数的运算顺序
先算乘方,再算乘除 ,最后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算括号里面的。
(3)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
字母表示数
1、代数式
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 。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2 、同类项
所有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 。
3、合并同类项法则: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 ,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4、去括号法则
(1)括号前是“+”,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后,原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不改变。
(2)括号前是“﹣ ” ,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后,原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要改变 。
5 、整式的运算:
整式的加减法:(1)去括号;(2)合并同类项。
第四章 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
1、线段:绷紧的琴弦,人行横道线都可以近似的看做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 。
2、射线:将线段向一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射线。射线有一个端点。
3 、直线:将线段向两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直线。直线没有端点 。
4、点、直线 、射线和线段的表示
在几何里 ,我们常用字母表示图形。
一个点可以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
一条直线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或用直线上两个点的大写字母表示 。
一条射线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或用端点和射线上另一点来表示(端点字母写在前面)。
一条线段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或用它的端点的两个大写字母来表示。
5、点和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
①点在直线上,或者说直线经过这个点 。
②点在直线外,或者说直线不经过这个点。
6、直线的性质
(1)直线公理:经过两个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过一点的直线有无数条 。
(3)直线是是向两方面无限延伸的 ,无端点,不可度量,不能比较大小。
(4)直线上有无穷多个点。
(5)两条不同的直线至多有一个公共点 。
7、线段的性质
(1)线段公理: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 ,线段最短。
(2)两点之间的距离: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3)线段的中点到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4)线段的大小关系和它们的长度的大小关系是一致的 。
8 、线段的中点:
点M把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条相等的线段AM与BM,点M叫做线段AB的中点。
9、角:
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叫做这个角的顶点 ,这两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边。
或:角也可以看成是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 。
10、平角和周角: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当终边和始边成一条直线时,所形成的角叫做平角。终边继续旋转 ,当它又和始边重合时,所形成的角叫做周角。
11 、角的表示
角的表示方法有以下四种:
①用数字表示单独的角,如∠1 ,∠2,∠3等 。
②用小写的希腊字母表示单独的一个角,如∠α ,∠β,∠γ,∠θ等。
③用一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一个独立(在一个顶点处只有一个角)的角 ,如∠B,∠C等。
④用三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任一个角,如∠BAD,∠BAE ,∠CAE等 。
注意:用三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角时,一定要把顶点字母写在中间,边上的字母写在两侧。
12、角的度量
角的度量有如下规定:把一个平角180等分 ,每一份就是1度的角,单位是度,用“°”表示 ,1度记作“1° ”,n度记作“n°”。
把1°的角60等分,每一份叫做1分的角 ,1分记作“1’” 。
把1’ 的角60等分,每一份叫做1秒的角,1秒记作“1 ””。
1°=60’ ,1’=60”
13、角的性质
(1)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只与构成角的两条射线的幅度大小有关。
(2)角的大小可以度量,可以比较
(3)角可以参与运算。
14 、角的平分线
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的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 ,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
15、平行线:
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平行用符号“∥”表示,如“AB∥CD ” ,读作“AB平行于CD”。
注意:
(1)平行线是无限延伸的,无论怎样延伸也不相交 。
(2)当遇到线段、射线平行时,指的是线段 、射线所在的直线平行。
16、平行线公理及其推论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 ,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
补充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1)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2)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3)平行线的定义 。
17、垂直:
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 ,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直线AB,CD互相垂直 ,记作“AB⊥CD”(或“CD⊥AB ”),读作“AB垂直于CD”(或“CD垂直于AB”) 。
18 、垂线的性质:
性质1: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性质2: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称:垂线段最短。
19、点到直线的距离:过A点作l的垂线 ,垂足为B点,线段AB的长度叫做点A到直线l的距离 。
20、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相交或平行。
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
1、方程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2 、方程的解
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
3、等式的性质
(1)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代数式 ,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2)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4、一元一次方程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
5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1)去分母(2)去括号(3)移项(把方程中的某一项改变符号后 ,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种变形叫移项。)(4)合并同类项(5)将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
第六章 生活中的数据
1、科学记数法
一般地,一个大于10的数可以表示成的形式 ,其中,n是正整数,这种记数方法叫做科学记数法。
2、扇形统计图及其画法:
扇形统计图:利用圆与扇形来表示总体与部分的关系 ,即圆代表总体,圆中的各个扇形分别代表总体中的不同部分,扇形的大小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的大小,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 。
画法:
(1)计算不同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在扇形中 ,每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等于该部分所对应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与360的比)。
(2)计算各个扇形的圆心角(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的度数。
(3)在圆中画出各个扇形,并标上百分比 。
3 、各种统计图的优缺点
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
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
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可能性
1、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
(1 )、确定事件
必然事件:生活中,有些事情我们事先能肯定它一定会发生 ,这些事情称为必然事件 。
不可能事件:有些事情我们事先能肯定它一定不会发生,这些事情称为不可能事件。
(2) 、不确定事件:
有些事情我们事先无法肯定它会不会发生,这些事情称为不确定事件
(3)、
必然事件
确定事件
事件 不可能事件
不确定事件
2、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一般地 ,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必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1
不可能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0
在暑假提前先浏览下学期要学的数学内容能对新学期要学的知识有个大概的了解,以做好准备工作 。以下是我整理的北师大版初一数学上册课本目录,欢迎参阅。
北师大版初一数学上册目录第一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New)
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2 展开与折叠
3 截一个几何体
4 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New)
1 有理数
2 数轴
3 绝对值
4 有理数的加法
5 有理数的减法
6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7 有理数的乘法
8 有理数的除法
9 有理数的乘方
10 科学记数法
11 有理数的混和运算
12 用计算器进行运算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第三章 整式及其加减(New)
1 字母表示数
2 代数式
3 整式
4 整式的加减
5 探索与表达规律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第四章 基本平面图形(New)
1 线段 、射线、直线
2 比较线段的长短
3 角
4 角的比较
5 多边形和圆的初步认识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New)
1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
2 求解一元一次方程
3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水箱变高了
4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打折销售
5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希望工程?义演
6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追赶小明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第六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New)
1 数据的收集
2 普查和抽样调查
3 数据的表示
4 统计图的选择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综合与实践(New)
⊙探寻神奇的幻方
⊙关注人口老龄化
⊙制作一个尽可能大的无盖长方体形盒子
课题学习(New)
制作一个尽可能大的无盖长方体形盒子
总复习(New)
初中数学学习的一般 方法1.突出一个?勤?字(克服一个?惰?字)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聪明在于学习 ,天才在于勤奋?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
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要突出一个勤字,克服一个?懒?字 ,怎么突出?勤?字
?聪?:怎么个勤法,从这个字面上来看,要做到五勤:?耳勤?眼勤?(耳朵听,眼睛看 ,接受信息)
?口勤?(讨论,回答问题,而不是讲话,消化信息)?脑勤?(善于思考问题 ,积极思考问题?吸收、储存信息)那是不是做到以上四点就行了呢?不是。这个字还有缺陷,在聪下面加上?手?
?手勤?(动手多实践,不仅光做题 ,做课件,做模型)
这样的人聪明不聪明?
最大的提高学习效率,首先要做到? 上课认真听讲(这是根本)回家先复习再做题如果课听不好 ,就别想消化知识
2.学好初中数学还有两个要点,要狠抓两个要点:
学好数学,一要(动手) ,二要(动脑) 。
动脑就是要学会观察分析问题,学会思考,不要拿到题就做,找到已知和未知想象之间有什么联系 ,多问几个为什么
动手就是多实践,多做题,要?拳不离手?( 武术 )?曲不离口?( 唱歌 )
同学就是?题不离手? ,这两个要点大家要记住。
?动脑又动手,才能最大地发挥大脑的效率?
3.做到?三个一遍?
大家听过?失败是成功之母?听过?重复是学习之母?吗?
培根(18-19世纪英国的哲学家)知识就是力量?
?重复是学习之母?
如何重复,我给你们解释一下:
?上课要认真听一遍 ,动手推一遍,想一遍?
?下课 看 ?
?考试前 ?
4.重视?四个依据?
读好一本教科书?它是教学、中考的主要依据;
记好一本笔记 ?它是教师多年 经验 的结晶;
做好做净一本习题集?它是使知识拓宽;
记好一本心得笔记,最好每人自己准备一本错题集
关于“七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这个话题的介绍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xixunzheng]投稿,不代表蝶硕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aiyifang.cn/news/2427.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蝶硕号的签约作者“xixunzheng”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七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七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
文章不错《七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内容很有帮助